在所有的扮演者中,陈晓旭的内心是离林黛玉最近的,她的冷傲和不擅于俗世的社交,最终把她逼向了虚拟的《红楼梦》世界中——她是那个世界的公主,她享受那里面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她以自己活生生的现实身躯,去体味着来自另一个哀怨、美丽的世界。
我相信很多人都不太容易接受陈晓旭斯人已去的事实。
大家的不愿意相信,已然超越了对死亡本身的恐惧,可能更多是对“美丽”本身的挽留。
在这个粗鄙的时代,没几个人像她那样具有超凡脱俗的美。她身上代表的不仅是她本人的精神和躯壳,还有那个来自古远的爱情神话《红楼梦》中的“绛珠仙子”——林黛玉的化身。
这是一个已深入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女人形象。
她的一颦一笑,一痴一恨,才思敏捷,妙笔生花,无一让人为之心动。她的红颜薄命,最终泪尽而逝的悲惨结局更让人牵挂、扼腕和空叹。林黛玉这个丰满的人物满足了我们关于美的所有想象,那么哀怨、凄婉。黛玉与宝玉那一段爱情故事更是凄美绝伦。
在没有影像的时代,中国人只能通过作者曹雪芹那优雅的文字,以及各个画家们的书画笔墨,赋予林黛玉这个人物的具体想象。但影像却把这样的想象变得更加具体,有血有肉。在所有的影像作品中,陈晓旭是离林黛玉这个人物最近的,她甚至把自己与林黛玉之间融为了一体。
我记得第一次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剧《红楼梦》里“林妹妹”出场的时候,忍不住的惊叫了一声“天啊!”,浑身像电击了一样,审美神经完全被激活了。
她太美了,宛若天仙,翩翩走进了我的梦乡……
当时,我一边看《红楼梦》电视剧,一边看小说,所以,无论以后什么时候看《红楼梦》小说,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陈晓旭。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我喜欢她身上的这种有些病态的美,心灵玲珑剔透,让人可怜。
我喜欢她身上的孤傲,我喜欢她那种小儿女斗嘴时的哭态,我喜欢她那优雅别致的娇嗔薄怒……
为什么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如此深入人心,是因为她们彼此之间有那么多的相似。她们都是那么耐心、细致、诲人不倦,素爱幽静、多才多艺、不追名逐利。可以说,她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满足了中国文人身上“孤标傲世偕谁隐”的悲剧化性格。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在所有的扮演者中,陈晓旭的内心是离林黛玉最近的,她的冷傲和不擅于俗世的社交,最终把她逼向了虚拟的《红楼梦》世界中——她是那个世界的公主,她享受那里面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她以自己活生生的现实身躯,去体味着来自另一个哀怨、美丽的世界。
这是人类的可贵之处,也是人类的矛盾之处。
可能正是这样,她深深感染了我,感染了许许多多的带着同样精神追求的人们。去年下雪的时候,我不由分说,拿起相机便跑到北京的大观园,园内播放着电视剧《红楼梦》的音乐,我突然间产生了一种欲哭无泪感受。
我知道这是虚构的世俗景观,我也知道《红楼梦》的故事根本没在这里发生。哪我看谁来了呢?与其说是看《红楼梦》里的那些人物,不如说是为了看陈晓旭她们生活过的“潇湘馆”、“怡红院”,以及那些发生碧纱橱内外的点滴故事。
曹雪芹真是了不起,他为我们虚拟了一个凄美的世界,然后我们不由自主地走进了他投射的阴影之下。陈晓旭也很了不起,她以一个弱女子的身躯,无意之间兑现和成就了一个美丽的神话。
阳春三月,花红柳绿,莺飞燕舞,别的姐妹们在花园里尽情嘻戏,颦儿却荷锄挑篮,寻些残花落瓣去掩埋,谁知落红难掇,芳心无着,她哭道:“尔今死去侬收藏,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不觉大恸,惹得百鸟惊飞,落红缤纷。这一幕,落得多少爱颦女子为之动容为之落泪为之泣血,永世不绝。
陈晓旭和林黛玉的生命都是短暂的,但都那么绚烂而美丽,她们都未能以人生的长度来延续自己,而是以一种瞬间的美丽,为我们留下那一缕缕难忘的清香。
作者:韩雨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