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艺术作品往往诞生于寂静中,而并非在喧嚣与炒作中产生.比如:红楼梦,红与黑,飘等小说,毕加索美术作品,尼采哲学作品,爱因斯坦相对论,贝多芬交响乐等.这些作品的作者本身都是寂寞的孤独的...
红楼梦重拍最终要失败的重要原因:
一.从作品所表现的形式看
现在为什么没人重拍连续剧西游记,上海滩,渴望等...现在为什么也没有人再重拍电影版的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上海滩,渴望,少林寺等...
现在为什么戏曲版的红楼梦越来越少,为什么没有人把以上的作品改编成戏曲版...
其实原因很简单.所有艺术的表现形式都有它的寿命.戏曲的这种表现形式在这个高科技时代已经退到了历史舞台的边缘.已不再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每个文明古国都有其失传的经典艺术,这就是佐证...
在连续剧这种表现形式诞生之前,电影是戏曲的最好的替代品.可以肯定的是已经拍成的各种连续剧,绝对不会再以电影的形式出现.对于某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而言,连续剧就是电影的终结替代品.
连续剧和电影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连续剧比电影更能展开故事情节,更容易做到细致入微.
而连续剧红楼梦,西游记,上海滩,渴望等都是第一次以连续剧的形式出现.往往以新形式出现的东西更加让人难已忘怀.原因略.并且这个事件很容易会成为以后本事件再以其相同形式出现的一个行业标准.87版连续剧红楼梦能够慢慢的深入人心,也充分说明了电影版历史使命的终结.当然连续剧版的红楼梦也并不是红楼梦小说最终的表现形式,那么它以后还会以什么更高级的表现形式出现,就让后人拭目以待吧...
二.从社会环境看
八十年代的电视机刚刚普及电脑少各种娱乐场所少,好的电视剧可以达到万人空巷,没有炒作一说,演员工资和其它收入比现在要少的多的多,更努力的去创作角色是演员们的唯一出路...
三.从演员自身看
那时的演员要比现在的演员单纯,不知道拍完这部自己以后会怎样,红楼梦女主角陈晓旭拍戏后两年中就接过一部戏怎么生活?人出名了却因为生活搬家无数,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今天的红楼梦海选演员有的还未拍戏却已在外面搞起了商业运作.进入五强就意味着即使不拍红楼梦也照样出名还可以出唱片做到衣食无忧.前后压力不一样压力的内在因素不同,前者只能更努力的去创作角色,而后者却有很多路可走...
四.重拍的最后否定
87版的红楼梦演员仿佛大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都是在拍戏后才被人们所熟知是自然发生的,在观众心目中角色定位明确基本上把百姓心目中的人物形象完整的刻画出来了,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故事连惯三角爱情关系表现突出因此而感动了几亿人...
老百姓就是老百姓的眼光和专家的眼光肯定不一样,一部戏再照搬原著用专家的眼光去拍不知道还有没有必要.就是一部爱情故事,怎么都是,最多再加点细节,高科技表现手法.而多加的那部分内容是不是真的很有意义能够创造多少闪光点?其实红楼梦背后的故事人们更想知道,当时的政治气候, 社会背景怎样曹公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写想表达怎样的一个谜?这个更值的去拍不要忘了同样的内容只会让老百姓的眼睛产生视觉疲劳,有很多这样的影视剧例子...
87版的红楼梦有那样的演员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拍摄了三年,因为观众对演员以前的所有比较陌生,突然在眼中出现的艺术形象很容易和演员本身融为一体,所以在陈晓旭去世后才有那么多人为她而哭。可以说她的表演是成功的深入人心的.
和87版不同的是今天的演员是先出名后拍戏,已没有了角色的神秘感,满天的新闻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正常发挥,他们不再是从天上往下掉而是从地上涌.早早的麻木了人们的视觉神经,再拍上个三年五载的还不得把人们给腻死了?想一想这中间得出多少新闻?真是可怕...
今天的红楼梦重拍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人选这样人心浮燥的年代.最少也得超过五年还得剧本改编的非常成功.否则只能等,决不能糟蹋名著.但演员能等吗?钞票能等吗?时间能等吗?
五.重拍成败参考的重要标准
拍摄后红楼梦剧对主要的几个演员的人生应该有一定的影响,是积极方面的.以前的红楼梦演员尽管女演员离婚的居多,但基本上没有绯闻,所以若干年后还是那么深入人心.当然这与他们后来严于律己的生活是分不开的.是红楼教给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敢问一下这个快餐时代的这些演员们,在生活上的严于律己,有几个能够超的过他们的前辈?
六.总结以上,归纳为一点:以后不知道会怎样.但目前: 重拍必败!!!